贵南县简介

贵南县 - 历史沿革贵南县贵南县历史极为悠久。据考古发掘,在黄河河谷拉乙亥地区发现的由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的古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部分磨谷器物等文物考证,早在7000年以前,就有人在此垦田耕种,繁衍生息。又据《后汉书·西羌传》等文献可知贵南地区在秦汉时为西羌地。两晋时属浇河郡(治贵德)管辖,南北朝时,境内穆格滩曾被吐谷浑王国建为都城之一,称沙州(因沙漠故名)、莫河川。如南朝刘宋王朝曾封吐谷浑王阿豺为沙州刺史,一度为吐谷浑王国中期的政治、经济及军事指挥中心。 隋唐时曾为吐蕃控制地区,唐中宗景龙二年(公元708年)四月,唐允许吐蕃以河西九曲之地(今贵德、贵南以上黄河流域地区)为金城公主汤沐之地。因其地水草丰美,土地肥沃,吐蕃人在当地屯兵畜牧。为便于入侵唐界,遂在该县尕马羊曲地附近的黄河上建造了一座洪济桥。又在其境沙沟关塘置九曲军,与唐对抗。唐天宝十二年(753年),唐将高舒翰发兵攻陷吐蕃洪济、大莫门等城,收复黄河九曲之地,在今贵德设浇河郡,今贵南为其辖地。唐为巩固其地在境内龙羊峡口一带设金天军,在今过马营一带设武宁军,在今沙沟一带设威胜军。 北宋时,经常与辽战争,无力暇顾西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其境内唃厮啰政权辖地。北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后,其地又为金所占。南宋高宗绍兴七年(1137年),金将今贵南地割让给西夏10年。南宋理宗宝佑元年(蒙古蒙哥汗三年,公元1253年),蒙古帝国在河州(今甘肃临夏)设置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下辖西宁、积石、贵德三州,今贵南地区属贵德州管辖。 明洪武八年(1375年),将元贵德州改置为归德守御千户所,今贵南亦为其辖地。清初沿用明制,贵德所隶甘肃省河州卫,贵南为贵德所管辖。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贵德所改为贵德厅,隶西宁府,今之贵南仍属贵德厅管辖。民国二年(1913年),在今贵南设置鲁仓行政区。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在鲁仓、茫拉一带设南屏设治局,于1944年撤销。 1953年3月21日,由青海省委决定,将贵德二区所属牧区过马营、日安、鲁仓与三区常牧划出,组成鲁仓工委,于7月15日从贵德县析置贵南县,直属青海省人民政府。同年12月6日,成立海南藏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自治州),自此,贵南为州属县之一。贵南县 - 行政区划2000年,贵南县辖6乡,县府驻芒拉琼托(拉乙亥乡辖地)。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63579人,其中各乡人口(人): 拉乙亥乡 7613 森多乡 11776 茫拉乡 6778 塔秀乡 8232 过马营乡 11305 沙沟乡 7393 茫拉琼托未批镇 4675 贵南牧场虚拟乡 58072001年1月9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6号文批复:撤销贵南县拉乙亥乡、设立并命名为茫曲镇;撤销过马营乡,设立过马营镇。2001年底,全县辖2个镇、4个乡,1个居委会、73个村(牧)委会。茫曲镇驻吴堡湾,辖1个居委会:城关,10个村委会:昴索、沙拉、托勒、达玉、加土乎、河州、毡匠、塔哇、上江当、那然。过马营镇驻过芒,辖11个村(牧)委会:过芒、切扎、沙加、麻什干、洛加、角色、直亥、达拉、多拉、查乃亥、日安秀麻。茫拉乡驻却旦塘,辖13个村委会:克图、土鲁、郭拉、拉干、麻格塘、康吾羊、下江当、都兰、却旦塘、上洛哇、下洛哇、郭玉乎、禾然。塔秀乡驻曲布藏卡,辖8个村(牧)委会:塔秀、贡哇、子哈、加斯、达龙、西格、达芒、扎日子。森多乡驻曲果琼哇,辖16个村(牧)委会:元义、日芒、贡哇、加尚、斯肉、本龙、斗龙、尼玛龙、加当、赛羊、卡加、喜稞羊、鲁秀麻、塔哇、扎什给、完秀。沙沟乡驻郭仁多,辖15个村委会:郭仁多、石乃亥、东让、洛合相、德芒、赛什塘、汪什科、查纳、石崖、尕巴、居乎拉、东吾羊、拉扎、郭勒、关塘。贵南县2010年辖2个镇、4个乡:茫曲镇、过马营镇、森多乡、茫拉乡、塔秀乡、沙沟乡。贵南县 - 乡镇简介贵南县【茫曲镇 Mangqu Zhen】位于县境南部,县府驻地。人口0.7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藏、土等少数民族,回族占总人口的26%,藏族占22%。面积120平方千米。辖河州、毡匠、加土乎、达玉、沙拉、托勒、昂索、塔哇、上江当、那然10个村委会。1949年为同德县第一区拉乙亥乡,1958年由同德县划归贵南县,1959年与沙沟乡合并为沙沟公社,1961年改为拉乙沟乡,同年改为拉乙亥公社,1984年改为拉乙亥乡(La Yi Hai Xiang)。2001年,改为茫曲镇,辖1个居委会、10个村委会。贵南县【过马营镇 Guo Ma Ying Zhen】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府驻地78千米。人口1.1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4%。面积0.2万平方千米。辖过芒、沙加、麻什干、切扎、达拉、多拉、日安秀麻、角色、活加、查乃亥、直亥11个村(牧)委会。1954年属霞石铎区,1958年撤区建霞石铎乡,1959年与直核乡合并成立过马营公社,1963年改为过马营乡,1969年又改为过马营公社,1984年复称过马营乡。2001年改为过马营。【茫拉乡Mang La Xiang】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驻地15千米。人口0.7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4%。面积132平方千米。辖却旦塘、上洛哇、下洛哇、克周、都兰、未然、郭拉、土鲁、康吾羊、下江当、郭玉乎、麻克塘、拉于13个村委会。1953年设拉曲回族自治区,1956年改为拉曲回族乡,1959年改设芒拉公社,1963年又改为拉曲乡,1965年将江当、洛哇2个公社并入芒拉公社,1984年改为芒拉乡。【森多乡Seng Duo Xiang】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驻地16千米。人口0.9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面积0.3万平方千米。辖扎什格、日茫、加当、赛涌、青科羊、工哇、民麻龙、元义、鲁秀麻、斯肉、卡加、完秀、加尚、本龙、斗龙、塔哇16个村(牧)委会。1955年建森多区,1958年撤区设森多乡,1959年改为森多公社,1963年改为森多乡,1969年改为森多公社,1984年改为森多乡。【沙沟乡Sha Gou Xiang】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府驻地91千米。人口0.7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82%。面积424平方千米。辖郭仁多、东吾羊、石乃亥、石崖、洛合相、拉扎、郭勒、居乎拉、德茫、东让、关塘、查纳、河仟科、哇浪尕巴、赛塘15个村委会。1958年建沙沟乡,1959年改设沙沟公社,1965年改为沙沟乡,1969年改为沙沟公社,1984年改为沙沟乡。【塔秀乡Ta Xiu Xiang】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驻地26千米。人口0.6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面积0.2万平方千米。辖塔秀、加斯、达龙、西格、扎日干、达茫、子哈、贡哇8个村(牧)委会。1954年属塔秀区,1958年撤区设塔秀乡,后改为塔秀公社,1963年改为塔秀乡,1969年改为塔秀公社,1984年改为塔秀乡。贵南县 - 地理地形图地处黄河谷地、芒拉河谷地及滩地、高山,地势由东向西北倾斜。南部高山连绵,中部为滩地,西北部为黄河谷地。黄河由西南向东北流经境西北,还有茫拉、沙沟河等河流。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均温2.1℃,年均降水量398毫米。贵南县 - 资源贵南县水电资源富集,黄河从县境北部贯穿而过,形成许多高深峡谷。著名的黄河羊曲峡落差大、跨度窄,水量丰富,是建设中型水电站的理想之地。另外,还有茫拉河等5条河流急流奔涌、水能丰富,开发潜力巨大,茫拉峡水电站正在计划建设。全县理论水电蕴藏量54990千瓦,可开发的水能资源10400千瓦,现已开发2800千瓦。雪莲贵南县境内野生植物种类繁多,各种药材资源丰富。主要有冬虫夏草、雪莲、贝母、麻黄、秦艽、杜鹃、大黄、羌活、黄芪等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药用植物。冬春夏草历来被视为滋补佳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蕨麻、蘑菇等土特产品也是重要经济资源。野生动物有产名贵药材的马鹿、麝;有产名贵毛皮的黑熊、草豹、雪豹、猞猁、狐狸、石羊、盘羊、黄羊、狼、旱獭等;有名贵禽鸟雕、草原云雀、百灵、雪鸡、马鸡、雉、石鸡等。这些野生动植物资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国家允许开发利用的资源,亟待科学地开发利用。贵南县 - 经济2005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预计达到32677万元,连续两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农牧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得到加强,农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种养结构进一步优化,已初步形成草产业、设施畜牧业、中藏药材种植三大特色产业。其中,草产业的发展最为突出,累计建成人工草场33万亩,每年种植当年生牧草58万多亩,畜牧业生产方式已开始由原始粗放数量型向科学高效生态型转变。以舍饲圈养、育肥出栏为主的经营方式全面推进,现代畜牧业生产化经营形成规模。贵南县把发展水利经济、解决农牧区生产生活用水坚持以水利先行,合理开发水资源,基本形成了防洪、灌溉、水土保持、供水发电、人畜饮水等门类齐全的水利体系。无论在草原深处,还是在村落农户,随处可见清澈的自来水,人畜饮水管网覆盖率达71%。为加快小康建设步伐,实现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贵南的工业企业积极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实行跨地区、跨行业的横向联合,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地方特色的工业企业不断发展,工业基础得到巩固和发展,主要产品有藏毯和草产品等。贵南县大力扶持、引进、组建龙头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开发生产了多年生禾本科牧草青干草捆、当年生燕麦青干草捆、豆禾科青干草和草颗粒,豆科高密度青干草捆、无芒雀麦青贮牧草五大系列草产品,草产品供不应求,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并与外省、州等地的客户签订了长期供销协议,使草产业成为贵南的一大支柱产业,成为农牧民增收的亮点。草产业的蓬勃兴起,使畜牧业生产方式实现了转变,已基本形成种草——育肥——贩运——增收的产业链。非公有制经济和民营经济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迅猛,市场繁荣,经济活跃。具有地方特色的物品琳琅满目,增强了市场活力。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和消费水平发生了深刻变化,电脑和私人小汽车开始成为寻常百姓家庭的新宠。全县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为13.9平方米,牧民全部实现了定居。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低保”实现应保尽保。藏系绵羊农业牧业:畜牧业是贵南的基础性产业。这里的牧场地域辽阔、水草丰美、气候适宜,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全县共有可利用草场面积593,82万亩,以生产藏系绵羊、牦牛及山羊为主,丰富的畜产品资源为发展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出产的肉类产品以低脂肪、高蛋白、富营养、无污染、含天然中草药成份大而享誉四方,贵南特有的黑藏羊羔皮皮板坚韧轻软,毛色油黑发亮,卷曲美观,保暖性好,是我省唯一全国著名的黑裘皮羊种。全县已建成高标准畜棚1679座,18.6万平方米,草原建设实现了四配套。围栏草场342.6万亩,人工种草39.04万亩,全县百分之百的牧户实现了定居。同时,坚持不懈地开展畜疫防治及灭除草场鼠虫害等工作,已消灭了牛瘟、羊痘、牛羊布氏杆菌等多种疾病。全县现有耕地面积31.36万亩,主要分布在黄河支流冲积地带,土质肥沃,灌溉便利。主要种植油菜、小麦和青稞,每当夏秋时节,麦浪翻滚、金波滔滔、油菜飘香、蜂飞蝶舞,一派丰收景象。贵南是青海省主要的油菜产地之一,达到年产2600万斤的规模。这里的油菜花蜂蜜以产量高、质量优闻名省内外,每年约有185万斤蜂蜜、1700斤花粉和1600斤蜂王浆可供加工。贵南县 - 社会事业贵南县是国家防沙治沙重点县之一,县委、县政府确立的生态立县、生态兴县、生态强县的治理思路,使全县的生态治理步入崭新阶段,已完成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封山育林、小流域治理、荒漠化治理等生态治理骨干工程投资逾1.7亿元。每年开展的军民共建万亩林活动群众参与人数众多,声势浩大,成效显著,昔日黄沙漫天的黄沙头地区,如今绿荫丛丛,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多什泽沟、沙沟、茫拉沟流域山沟经过多年种草植树,已形成三条绿色长廊。民族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基础教育得到全面加强,城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现代教学设备进入乡村学校。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达69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4%,巩固率提高到99.6%,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普六”先进县和全国扫盲先进地区;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充分利用和开发民间文化资源,打造文化产业市场,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已建立特色文化乡镇2个,小康文化村8个。贵南县认真实施科技兴县战略,加大农牧民实用技术推广、普及力度,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全县医疗保健事业稳步发展。以县为中心、乡为枢纽、村为基础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得到健全和完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逐步建立,有效地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筑起了农牧民健康保健的坚实屏障,开辟了农村牧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新局面。贵南县还突出藏医药在农牧区卫生工作中的作用,加快藏医三级网络建设,拓展藏医药服务领域,形成了藏医诊疗、藏医教学、藏医药浴、藏药加工为一体的发展格局;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三为主”、实施“三结合”方针,大力普及计划生育知识,充分发挥县、乡、村级服务网络,从而提高了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人口增长率控制在22‰以内;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送到草原深处的每一个农户牧帐,并传递着各式各样的致富信息,农牧民群众也通过广播电视关注着外界的变化,了解祖国的发展。全县广播覆盖率达100%,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8%。县府茫拉琼托依山傍水,绿树环抱,周边油菜花飘香。城镇建设发展迅速,街道布局整齐美观,各种建筑错落有致,餐馆、宾馆云集,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新修建的县委、县政府办公大楼、人大政协办公大楼、法院检察院办公楼拔地而起,雄伟庄严。庭院建设宽敞大方,绿草盈盈,优雅肃静的办公场所,在全州乃至全省都小有名气。贵南县不断加大党建工作力度,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实施“民心工程”,党的作风建设得到加强,“星级动态量化管理”、“三级联创”活动扎实有效,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一大批政绩突出、德才兼备的干部,特别是少数民族干部、年轻干部和妇女干部脱颖而出、茁壮成长,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在物质文明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有声有色。随着农村牧区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各种各类宣传文化中心户、宣传文化大院、宣传文化站,已成为农牧区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争创文明单位、先进集体、五好家庭以及“文明校园”、“十星级”文明农牧户已蔚然成风。“四五”普法工作深入推进,以德治县和依法治县力度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实效,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全面得到落实,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加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活动在贵南大地蓬勃开展,这里的各民族之间互助团结、和睦相处,共同建设着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用辛勤的汗水绘制这金色土地的未来与希望。贵南县 - 交通通讯交通运输得到较快发展,州、县、乡三级公路实现了主干道黑色化,县级公路里程达956公里,已经实现了县乡公路等级化。省道西久公路和三贵、共贵(过马营)三级通县公路贯通全县,以省道为骨干、地方公路为脉络的交通网络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农村实施了通村砂路、村道硬化工程,农牧区交通运输困难问题得到根本解决。邮政、通讯事业发展迅猛,邮路畅通全国各地,各乡镇都相继开通了程控电话,移动通信覆盖全县六个乡镇,农牧区群众在家里就可与全国各地的亲朋好友通话叙情。贵南县 - 民族风俗辫饰居住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一带的藏族妇女身后背有一幅用皮革和布制成的三片辫饰(藏语称加龙),上面缀满银盾、银牌或贝珊瑚等珠宝,其末段以红线作穗,长及足部,发套上的刺绣图案根据不同地区的风俗而各有不同,主要有八宝、百结、花卉、动物、云纹等。这种发套厚重古朴,如同铠甲,佩戴在身后华丽而庄重。贵南县 - 旅游贵南县幅员辽阔、山河瑰丽、文化灿烂、宝藏荟萃、风情淳朴。大自然赋予贵南一派雄浑壮阔、神奇独特的高原风光。莽莽多石泽山横亘其中,涓涓茫曲像洁白的哈达蜿蜒流淌;居布、莫曲原始森林茂密绵延、危崖高耸、松柏繁茂、苍翠秀丽。著名的直亥雪山积雪皑皑,银光灵动,雪山顶的“银措圣湖”湖水清澈、龙池灵湫、碧映长天、秀丽迷人,周围悬崖峭壁千奇百态、景色十分壮观、神奇,是旅游休闲和野外探险的胜地,当地民间有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贵南县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全县共有大小寺院18座,其中,闻名于安多地区的著名藏传佛教胜地塔秀寺、鲁仓寺金瓦碧檐、晨钟暮鼓。寺院每年举办颂经、晒佛等法事,信教群众从四面八方云集这里,参加各种佛事活动,场面十分宏大而壮观,充满着神秘的佛教色彩;承载历史的拉乙亥齐家文化、卡约文化遗址具有全国影响。塔秀寺塔秀寺:海南州贵南县治西南15公里上画隆的加哇达纽码山谷中,有一座三面青山环绕的佛寺,那就是塔秀寺。寺前溪水常流,环境幽静,据传,藏历第十一统通金猪年(清康熙十年,1671年),西藏高僧曲江嘉措来青海进行佛事活动,曾在此建蒙古包寺院。此后,许多佛教界著名学者曾光临该寺。达赖喇嘛噶桑嘉措与其经师阿旺却丹曾来此主持佛教仪规。当时上、下西隆的几十处蒙古包经堂和100多顶蒙古包僧房,“如同空中繁星闪闪发光”,3座蒙古包佛堂顶端的金瓶“光辉耀目”,达赖喇嘛驻跸的蒙古包行宫,装饰得如同“玉皇之宫”。可以想见,当时草原地区藏传佛教流行的盛况。藏历十六年统迥木猪年(1935年),在现址建成土房塔秀寺,命名为“南这次成林”,意为“真诚具戒寺”。此后,陆续兴建了一座25间砖木结构的经堂,还有佛塔、活佛府邸、僧舍等。供有释迦牟尼、宗喀巴、弥勒佛等30余尊塑像,其中1座高4尺的释迦牟尼圣像最为珍贵,据传该像胸前有妙音菩萨遗骨,骨上有天然形成的观世音图像。收藏大藏经3部,佛学界高僧之名著千余部,以及众多的金银法器和其他佛教用品。1955年,寺院建筑拆毁,文物流散。1982年重建。现全寺建筑260余间,大经堂、小经堂、嘛呢转经房、佛邸、僧舍依山势层叠而上,错落有致。塔秀寺大经堂坐西朝东,位于寺院正中,包括一个以走廊环绕而成的长方形庭院和1座面阔5间、进深5间的双层平顶大殿。廊内整齐地排列着嘛呢转经筒。穿过庭院,拾阶而上,即可进入大殿。大殿为藏式平顶二层砖木结构,正面底层为宽3间,进深1间的前廊,上层为面阔3间的回廊、两边作鞭麻草墙饰,上嵌铜镜。殿内里16根大柱裹以彩色绸缎,悬有华盖、幢、飞幡、地铺6条佛团殿。正面中供十世班禅大师画像,两侧供奉文殊菩萨和释迎牟尼塑像。建筑富丽堂皇,布置庄严肃穆。大经堂左侧山坡上的小经堂坐北朝南。一层顶上有一四楞亭阁式建筑,绿琉璃瓦顶,飞檐之上鸟兽雕塑栩栩如生。经堂内正中供奉宗喀巴大师塑像,左右橱内装满佛教经典。小经堂高踞于石基之上,前为一方形庭院,院内栽种青松、环境颇为幽雅。该寺的主要宗教活动为法会,时常接受“菩提道次第论”,四季作开光灌顶,每月上旬举行长善净恶仪轨,每月12日为三护法神诵经祈祷,另有每年正月十一日的晒佛节。该寺活佛央增罗桑克珠嘉措精通佛学,造诣深广,在贵南地区宗教界很有威望,多次在塔秀寺或应邀到其他寺院主持万人参加的时轮灌顶佛事活动。1990年6月塔秀寺举行的一次佛事活动,由央增罗桑克珠嘉措活佛诵经传道,参加的僧俗群众涉及4省、6州、17县、52个寺院,达5万人(次)。鲁仓寺:藏语称“鲁仓讲修兴善洲”,又因系尼尔仓活佛所建寺院,亦称“尼尔讲修兴善洲”。位于县治茫拉西北2公里的哈买日山根,属森多乡。由尼尔四世罗桑却吉尼玛(1850一1909)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尼尔仓本为今贵德县常牧乡尼尔寺活佛,一世罗桑南喀,二世阿旺丹增尼玛,建贵德尼尔寺,三世罗桑丹贝坚赞。(1802一1849)。从第三世起,又派生出两个尼尔仓系统,一为1851年出生于贵德日安的丹巴热吉,仍住尼尔寺,一为鲁仓寺的创建者罗桑却吉尼玛。罗桑却吉尼玛,贵南鲁仓人,由拉加寺的香萨活佛认定为尼尔罗桑丹贝坚赞的转世,并由其兄拉加寺的鲁什则仓活佛带往拉加寺学经,曾任该寺法台,39岁时建鲁仓寺,不久建一座有4根通天柱的25间经堂,从拉加寺请来贤巴桑布作讲经师,仿拉加寺建立各种显密修供仪轨。五世罗桑克珠(1910一1958)仍由香萨认定,曾扩建经堂,整顿寺规,组建显宗学院,开设两个学经班级,寺僧从原来的80余人发展到300人。同时讲修密续四部,建有胜乐、大威德、普明、不动金刚四彩粉坛场的修供仪轨,另有发心供养、正月祈愿法会、四、九月的斋戒会等。学习经文采用郭莽扎仓教程,并丧有“资主乎”考试制度。该寺1953年有僧208人(内活佛3人),牲畜11649头(只),耕地6750亩。1958年前,共有僧人370余人(一云327人,其中大小活佛13人(内有来自其他寺院的活佛6人),文保、僧官各1人,管家18人,干巴60人,完德100多人。全寺有房屋955间,其中称作“恰当玛”的大经堂、“拉康赛当玛”的大殿及“鲁什则拉康”殿各1座,为该寺主体建筑,计142间。寺院经济实力雄厚,有骡马3l5匹,牛989头,芋10348只,土地7936亩。活佛中,地位较高的有尼尔、鲁什则、加毛赤干(即贵德县加毛寺活佛)、却吉等四大仓,各下辖有寺僧80余人。其中尼尔和鲁什则轮流执掌寺院主要领导权。另有地干(原同德地干寺活佛)、日安(原住贵德卷木寺)、然固(原贵德梅隆寺活佛)、格西(塔尔寺格西,本名旦巴热吉)、吉仓、格干(原塔秀寺活佛)、霍尔当(原拉加寺活佛)、索玛等。寺院受拉加寺管辖,寺主下设僧官、管家、格西(讲经师)、引经师、恰里哇(僧官助理)、果尼等僧职。原上下鲁仓为其主要香火部落,分布在令贵南森多乡、塔秀乡和茫拉乡的塔哇、格哇等村。此外,今泽库县的王加乡亦有群众信仰。该寺1958年后关闭,1962年开放,有僧26人。“文革”期间拆毁,1981年重新批准开放,现重建有经堂15间,僧舍87间,有僧84人(内活佛1人,完德8人)。活佛却吉·加央罗桑旦达尔,为第二世却吉(前世藏宗,原石藏寺活佛),贵南塔秀人,1919年生,曾学经于鲁仓寺和甘南拉卜楞寺,现任寺管会主任,是目前寺内最有影响的人物。原该寺吉仓活佛班玛多杰,现任贵南县政协副主席。卡约文化遗址卡约文化遗址:卡约文化是因1923年首先发现于青海省湟中县卡约村而得名的。卡约为藏语,意为山口前的平地。卡约文化是青海省古代各种文化遗址中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土著文化。东起甘青交界处的黄河、湟水两岸,西至青海湖周围,北达祁连山麓,南至阿尼玛卿山以北的广大地区均有分布。湟水中游的西宁盆地,遗址最为密集,显然是其分布的中心带。卡约文化中,先民们的居住遗址和墓葬近年都曾发掘过,发掘的墓葬不下2000座,出土文物除各种生活用具陶器外,生产工具有大量石制的刀、斧、镞、臼、杵、锤,骨制的镞、铲、锥和铜制的刀、斧、凿、镰、镞等。还发现粮食(粟和麦类)和较多的牛、羊、马、狗等家畜骨骼。根据这些文化遗物,我们可以对当时人们生产和生活状况作一些分析和研究,勾画出一幅大致轮廓:当时人们大体上过着以定居农业为主,畜牧业占有很大比重,狩猎和采集活动也是生活来源的重要补充的经济生活。当然这种经济生活构成在如此广阔和自然条件区别很大的地域内,不会是完全相同的。一些适于农业生产的黄土河谷地带,农业生产的比重自然会占得大些;在一些林木茂盛、水草丰美的地方,畜牧业和狩猎经济的成份就占主导地位,甚至还有游牧经济的形式存在。这些情况在墓葬中常常有一些有趣的反映。例如在一般常见的三件陶器中,一件放粮食、一件放肉、一件放水。这种现象说明当时人们出于原始宗教信仰,认为死者在另外一个世界生活,继续需要这些生活必需品,同时也反映农业、畜牧业和狩猎产品是人们的生活来源。再如,墓中多次发现在四个牛蹄骨和一条尾声骨周围放上四个狗爪子或一个狗头。直观地看,这是否意味着狗在忠实地守卫着畜群这样一种情景呢?进一步想想,畜牧业和墓主人生前生活的关系又是多么密切呀!卡约文化遗址在男性墓葬中通常随葬铜刀、斧、戈、矛以及石、骨、铜质的箭头、箭箙等物,而女性墓葬中则常见骨针、骨管(针管)以及骨、石纺轮等物。这种现象说明男女性别不同,随葬的器物因而不同,又反映了当时男女之间存在着较为明确的社会分工,即妇女主要从事农业和家务劳动,男子的主要职责则是经营畜牧业、狩猎业和部落的保卫活动。卡约文化遗址卡约文化因为有大量青铜器出土,虽然仍旧广泛地使用石器,却已进入青铜时代。根据放射性碳14测定,卡约文化距今约3000年左右,相当于中国中原的西周时期。根据文献记载,公元前1000年左右活动于河湟地区的古代居民只能是羌族。卡约文化的分布范围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它就是古代羌族的文化遗存。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中原地区的文化曾经给周围地区以很大影响,同时周围地区的各种文化也给中原地区文化以重要影响,卡约文化也是这样。在青铜时代,羌族多次参加过重要的政治、军事行动;在以后的历史时期里也发挥过重大影响。

中文名称

贵南县

外文名称

Guinan County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下辖地区

2个镇、4个乡

政府驻地

茫曲镇

电话区号

0974

邮政区码

813100

查看更多信息

获取投资政策
一键获取
来自选哪儿数据中心
招商机构
产业园区
政府机构
载体资源
投资咨询

投资反馈

咨询热线:400-168-6016

留言咨询

姓名

手机号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8-6016
  • 产业扶持政策
  • 企业投资政策
  • 土地厂房政策
  • 其他相关咨询
  • 关闭

    扫码快速认领 直接对接企业

    关闭

    扫码快速加入 直接对接企业

    关闭

    扫码快速加入 直接对接企业

    关闭

    扫码快速认领 直接对接企业

    关闭
    已为您免费生成了个人网上空间
    快去查看吧~